早睡软件简单粗暴催睡 软件能管住睡眠吗?
2013年“十一”过后,一款名为“我要早睡”的APP应用软件和清华女生李叶可的废除宿舍熄灯制倡议同时在网上走红。有趣的是,下载量数十万次的“我要早睡”,以近乎凶残的催眠方式力图解决“躺在床上玩手机”这一世界性难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六成在校大学生反对宿舍熄灯,不认同这种强制要求睡眠的方式。
近期备受推崇的应用软件“我要早睡”的确“凶残”:有网友说,他在多次推迟早睡后,手机显示“早睡失败,必须接受惩罚”。谁知第二天一早竟然看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写着“我做了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人、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我不是人。”正这种剽悍的惩罚,被朱小姐认为是向晚睡拖延症宣战的好办法。
【就是有时候会睡不着,因为生物钟调不过来,可能一两点钟才会困。我刚开始下这个软件也是因为朋友推荐,它会自动让我在各种社交软件上丢脸,就会强迫自己一定要早睡,久而久之生物钟就调得非常好。】
不过,另有不少小伙伴立下一番“我要早睡”的雄心壮志后,不堪其扰,又默默将软件卸载了。公务员史小姐就曾因“我要早睡”的严厉惩罚,被单位领导误会,单独关心。
“我要早睡”的开发者杨元是一名刚工作不久的90后,他告诉记者,最初他和朋友开发这款软件,为的是规律自己散漫的作息习惯,避免上班迟到。
杨元说,早睡更多靠自觉自律,养成良好的作息。无论是大学生熄灯还是手机应用软件,都只能起到提醒作用,唤起大家的健康意识。
【我上学那会也觉得最好不要熄灯,自己可以有更多时间安排。但是不熄灯大家都会熬到很晚,有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在坐有用的事,这个是个双刃剑吧,看个人怎么安排了。就想唤醒年轻朋友们的健康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李惠敏说,年轻人普遍存在晚睡拖延症和生活节奏过快、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克服晚睡拖延症,首先要了解自身最大的压力来源,力图形成健康的生物钟。
李惠敏建议,临睡前合理规划时间,不要轻易开展完成周期过长的活动。
【人性的内在有很强烈地要把一件事情完成的倾向性,很容易欲罢不能。开始投入进去就要谨慎一点,因为如果只是看短小新闻可以很快拉回来控制的,但是比如打游戏也好,看文学作品、网络小说也好,一旦进入很难收回来。】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