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校园>活动>21世纪的雷锋依然年轻——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1世纪的雷锋依然年轻——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4-02-24 16:58:56

【编者按】:50多年来,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接力推进,雷锋精神不断传承弘扬,哺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长。然而,新形势下的学雷锋活动却日渐凸显浮躁的时代弊端。“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句话尖锐地讽刺了现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学雷锋心态。21世纪的雷锋依然年轻,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永远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弘扬雷锋精神、优化学雷锋活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真诚实一切形式的生命。  

35日学雷锋”活动日马上就要到来了,各地都在积极的筹备学雷锋活动。宣传标语、志愿者服务标示、帽子、扫把、撮箕、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

 雷锋同志“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他牺牲后,毛泽东同志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同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所能,时刻不忘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他做的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温暖、感动了许多的人,最终汇集成道德楷模的江河,成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正能量代表。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一些在我们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比如陌生人问路、街头的一个烟蒂、丢失的钥匙、咕咕流淌的水龙头、摔倒的人、正吃力推 车爬坡的小贩……这些小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是举手之劳的事。但面对这些小事,有人选择伸出援手,有人选择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伸出手的人,在 轻而易举之间,送给别人的是一个温暖的春天,而熟视无睹的人,只能让人感觉到无助和冷漠。对于那些在困难中急需帮助的人,你的举手投足之间,无异于雪中送炭,珍贵如金。

 但需要帮助的人在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无处不在,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副热心肠。为此,学习雷锋精神,应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必修课,就如同 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呼吸一样。如果只是在35日这天,集中搞个仪式,领导讲几句话,大批的志愿者扎堆扫几米大街、捡一次垃圾、拿着小红旗站一天大街、媒 体抓拍几张照片、拍一段视频、发几条新闻,是起不到多少作业的。许多地方、许多单位,都是在这一天的一阵风过后,就偃旗息鼓,一切照旧。

 学雷锋活动不仅应该时时刻刻在学校、机关、单位、社会中广泛深入的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还应该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鼓励、奖励好人好事。同时, 对于有责任有义务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帮助而没有实施帮助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警察路遇小偷正在行窃而不及时制止和抓捕、公交司机已经启动车子后面对 刚奔跑到站台的乘客无动于衷,不等不停、出租车司机发现乘客遗失在车上的钱包、手机等物品不交公、不寻找失主等。

 因此,35日学雷锋活动日,应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比如研究制定一些德育教育具体措施,建立完善可行的志愿者管理、服务体系 并检查实施情况,表彰一批好人好事,处分一些恶人劣迹等,将这一天作为把学习雷锋精神引向更深入层次的契机。有了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将每一天都当成学习 雷锋精神的日子,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才能真正起到学习雷锋精神的积极效果和作用。

我们摘录了几位来自各界的人士,倾听他们对学雷锋活动的心得(节选),他们其中有学者,有机关工作者,还有为人熟知的志愿者。他们从各自角度,诠释如何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让雷锋精神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荡漾。

如你读完,心有所感,愿你来响应我们的倡议,愿你体会到助人的时尚,感激的快乐。

1、市文明办巡视员 陈振民

虽不及模范完美,却可不断接近

我工作已经很多年,从工作中与年轻人接触情况来看,现在年轻人对雷锋精神绝大多数是肯定的、赞许的,而且认为雷锋精神是当代青年都可以学习的。这是因为,雷锋精神从本源上说,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精神是一致的,如勤劳、善良、孝悌、仁义、温良恭俭让等。这些组成中华民族传统核心文化的精神是代 代相传的,雷锋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身上自然也具备这些优秀精神。

 很多人说 “80“90叛逆,其实我们这一代80年代求学工作的人也曾经是这样的“80。那时国门刚刚打开,国外各种文化和思潮对当时年轻人的冲击比现在还大,但是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来看,随着后来的实践鉴别,我们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文化才是最优秀、最适合中国人学习的。

 同样,现在的“80“90虽然平时在家娇气,但是他们通过参与特奥会、世博会,变得有爱心、有担当,不仅关心国家大事,对身边小事也 积极参与,奉献爱心。从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每一代中国人血液里都流淌着这种道德传统,我们民族的精神是在一代代传承。而我们当前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就是把他们身上原有的这些真善美激发出来,成为他们人生的主导,再去实现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追求。

 弘扬雷锋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比如当前就要倡导对社会负责、对职业负责、对家庭负责,也就是做个好公民、好员工、好家庭成员,用爱心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这个角度说,学习雷锋,其实应该是朴实的,可以从点滴做起。人人都能学雷锋,人人都可成雷锋。我们一定要注重形成“时时、处处、人人”可以学雷锋的社会氛围。避免把雷锋精神拔成“高大全”的形象,让市民觉得高不可攀,难以学习。

 要发扬雷锋精神,还要营造不让好人吃亏的社会氛围。在我看来,需要从三方面加以体现。一是政策和重大法规上要加强道德引领作用,要有相应的保障制度,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二是形成褒贬分明的社会舆论环境,公众要敢于站出来支持真善美,而不是退缩或是漠视;三是市民内心要有坚持。虽然我们不 可能像道德模范那么完美,但是可以不断接近完美。做好事可能会被误解,但是要相信时代是公正的,社会还是好人多,自己坚持就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2反扒联盟志愿者 莫莉

生活还在继续 除了抓小偷还有更多

抓小偷被报道后,我一开始的确很担心,好在只是被媒体狂轰乱炸了几天,随后逐渐恢复了平静,现在我还是照样挤地铁上班下班,继续和我的团队一起努力工作,3月份有个大项目,我们正在抓紧测试,要做到完美,没有漏洞。

我如果戴口罩戴帽子出门,别人可能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些特殊的装扮。实际上,我还是像平常人一样,反而就安全了。有一次在地铁上,有人盯着我看, 可能是认出来了吧,但是他们也没有说什么。我是做好事,又不是做坏事,没有必要躲躲闪闪的。很多人担心见义勇为会被打击报复,他们被报复过么?我抓小偷这 么多年了,也不是好好的么?那些做坏事的人,自己心虚得不得了,逃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打击报复啊?

我超级忙的,算起来我一个人打4份工。可能是因为性格关系,我从小就喜欢做买卖,所以开了家网店,晚上回家就变身为小店掌柜,周末的时候还有别的兼职,不过要保密哦。以前有人帮过我,所以现在我也会帮别人。看到有人拎着大件的行李、包裹上下楼梯,都会上去搭一把手,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我喜欢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其实我抓小偷也是一样的道理,设身处地为受害人考虑,比如说买一个iPhone,可能他之前已经吃了1个月的泡面,或者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不是还有人开玩笑说是用肾换来的么。只要一想到这些,我就会千方百计阻止小偷,一定不能让他们得逞。

说实在的,比如下楼帮同事收个快递啊,下雨天借给别人一把伞啊,开车的话顺路送同事到地铁站啊,这样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我觉得都是学雷锋啊。就像夏天的时候,我会准备一些塑料拖鞋,因为如果遇到下雨天,鞋子淋湿了就要黏黏糊糊的一整天,会很难受。如果这时候能换上拖鞋,至少能让脚干爽一些,湿掉的鞋子也能放在一边吹吹干。拖鞋是我逛城隍庙的时候看到的,只卖5元钱一双,虽然很便宜,但是很贴心,到后来连公司的领导也来光顾了呢。我买来多少钱,卖出去就多少钱,一分不赚,还免费送货,纯粹就是为民服务哦。呵呵,这个算是雷锋精神么?

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于海

雷锋精神与基本人性价值相通

雷锋精神产生于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今天我们会认为那时的人生理想难免有乌托邦的成分,但在当时,它与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有着有机联系,是活的、有力的理想,它因此会既造成某种盲信,确也培养了高尚情操和英雄主义人格。

回忆上世纪遍及全国的学雷锋运动,我可以毫无羞怯地承认,雷锋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英雄之一,至今我对他仍怀着深厚的感情和感激。我的道德观、人生观、人性观是在全民学习雷锋的运动中逐渐成型的,所以当后来我与世界上有着不同哲学和宗教背景的人交往时,当我发现彼此没有基本的价值沟通障碍时,猛然意识到雷锋精神是与人类基本人性价值相通的,所以雷锋能成为我道德感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当生命(精力、爱心、智慧、情感等)在给予时,感动另一个生命,也感动自己;提升一个生命时,也提升自己;用心付出的事业,也是滋养心的事业;志愿工作心与心的互动给行动者带来的特殊心理感受:创造意义并享用意义。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是互动的动物,仇恨只能播种仇恨,善意容易换来善意。更重要的是,在帮助与改善他人处境的同时,自己更有机会成为如毛泽东所说的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天的时代显然不同于我少年的时代,它恢复了感性权利的正当要求,在这个感性的基地上,一切癖性、一切禀赋、一切有关出生和幸运的偶然性都自 由地活跃着;又在这一基地上,一切激情的巨浪,汹涌澎湃,它们仅仅受到向它们发射光芒的理性的节制(黑格尔语)。但若少了崇高,或英雄的声音被汹涌的搞 笑淹没了,就会出现十八个路人从小悦悦身边绕道而过的冷漠。

4、团市委副书记 徐未晚

今天,更需要活灵活现的青年偶像

如今,大家经常把志愿者和学雷锋联系在一起。我个人认为,志愿服务是新时期雷锋精神很好的实践方式。可以说,许许多多倡导公益风尚、坚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就是今天的雷锋。比如,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用岗位技能服务社区的青年志愿者,接力扶贫帮困助残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都是今天的雷锋。

雷锋的形象不应该是“高、大、全”,我们应该学习的是雷锋精神的内涵而不是具体服务内容。因此,今年团市委曾倡导的“快乐志愿、随手公益”的理念,得到了大部分青年人的认同。“雷锋精神人人都可学,雷锋人人都可以做。”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倡导利用碎片时间为公益,化零为整。我们希望每个人都用快乐的心情、豁达的心态来从事志愿服务。

其实,学雷锋,可以很生活,更可以成为一种风尚。比如说,很多白领志愿者在午休时间,自发到附近地铁站引导乘客“左行右立,先上后下”。又比如,一些青年人通过网络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再比如,我们在做的牵手公益周末行活动,为“剩男剩女”搭建公益交友的平台,让大家在共同的公益实践中收获友情,甚至爱情。而且,在宣传倡导的方式上,也更多注入青年时尚和喜爱的方式,比如采用微博讨论、征集微电影的方式,让青年更容易接受。

总之,今天的年轻人越来越期望自我选择、自我实践。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他们在自我选择中快乐志愿,使志愿行动、公益实践与他们的原动力相结合,使学雷锋内化为他们的价值选择,转化为他们的自觉实践。

公益可以更快乐,不再仅仅是眼泪和同情。公益可以更简单,淘到实惠的商品,就是奉献了爱心。公益可以更时尚,90%年轻潮人和老外的参加,公益跳蚤会没有任何门槛,人人皆可参与。在当代,我们不仅需要雷锋这个过去时代的偶像,更需要一个活灵活现、热爱生活、愿意向身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青年偶像。

5、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顾骏

保障施救者权益才能有助伸张正义

在新环境下学习雷锋的标准不应该拔得太高,不要让一些平常人觉得雷锋很难学习,从而阻碍很多人学习雷锋的行为。其实雷锋的行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要提倡常人学雷锋,帮助别人、帮助社会,不分大小,都是学雷锋的表现。当然,学雷锋的标准也不能太低,比如给老人让座、遵守公共秩序不能算作学雷锋,这些都是基本的礼仪,而学雷锋肯定要有所付出。

学习雷锋精神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发的,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别人有困难,主动上前帮助,比如有人路上突遇险情,路人及时救助。这种帮助更让人温馨。另一类是制度化、有组织地学习雷锋,建设常态化的平台。如世博会时的“小白菜”志愿者,就在上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我认为,制度化地学习雷锋有利于学习雷锋的常态化,以有老人跌倒在街上为例,虽然不是所有人在个人境界上都能自发上前帮忙,但不帮忙的一些人在制度化的平台上,也会做很多助人为乐的事情,如参加义务献血、参加各种公益组织、为一些帮困基金捐款等。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一位老人需要常态化的帮扶,让一个人来做往往力不能及,而如果是一个志愿者团队,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自发的学习雷锋的人多了,参加制度化的公益活动的人也会增加,制度性的平台反过来也会促进自发学习雷锋的人群增多,两者互相促进。

要特别注意保护学雷锋者的法律权利,针对现在公民权利义务边界更加清晰的实际情况,在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环节,保障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 减少助人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伸张社会正义。在美国就有一个《撒玛利亚好人法》,是为紧急情况下救助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条文,起了鼓励社会上见义勇为行为的作用。中国应该也有这样的法律,还可以设立好人基金,为学雷锋者解除后顾之忧,并让他们能更好地得 到社会认可和帮助,建立有利于实现助人让人愉悦的机制,

学习雷锋需要必要的常识,不然难免出现好心做错事的情形。不管自己游泳水平如何,看见有人落水,就马上跳下去,结果可能造成更多的伤亡,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有些情况下,见义智为可能效果更好。

新“锋”尚

微博上出现了“志愿公益体”,基本格式是:今天在××地,遇见××情况。我随手做了××好事,虽然××,但是很快乐!

比如网友蓝小扣就发了一条:“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寻人启事,我随手转发了,虽然影响力有限,但之后的每一次被@都意味着多一个希望,终于好消息传来了,我很快乐!”

●33日在徐汇区华泾镇关爱来沪务工子女“七彩小屋”,30名青年志愿者按男女1:1比例结对,和15个来沪青少年组合成“临时家庭”,陪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为自己寻找善缘。活动结束,有三对男女牵手,这场特殊的相亲会上,不比宝马和豪宅,亮出的全是一颗颗爱心。

一枚鲜红的徽章,印着卡通版的雷锋头像,生动俏皮,戴在身上也分外醒目。这是上海交大在“3·5学雷锋日”来临之际,推出的“学雷锋”个性徽章。校方表示,“学雷锋”徽章设计时尚,让学生们乐意去佩戴,同时也鼓励同学随时随地亮出志愿者身份,形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锋”言论

“微志愿来敲门,邻里变亲人”,上海大学团委在微博上发出号召:“不知何时起邻里间门里门外充斥着冷清、陌生。也许他们是空巢老人,也许他们正需要您的帮助……伸出你的手,让我们敲开邻里的门,也许你会被拒绝,也许你会被误解,一份坚持,一份理解,‘微志愿’就在你的身边,从这一天起,让邻里如亲人。”

“我们觉得,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淡漠,邻里也多数是陌生人,但大家其实内心还是很渴望擦肩而过的一个微笑、一个问候,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互助’,也是进一步互相帮助的起点,新时代下学雷锋的起点。”

——上海大学团委副书记仇静豪

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的黄浦区学雷锋为民服务大型活动在南京路世纪广场拉开序幕,包括理发、小修小补、法律援助、医疗服务、心理咨询、为老服务等,现场还面向全市招募志愿者。南京路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已经持续了30年。“我觉得学雷锋需要一种氛围,今天看到那么多人在学雷锋,心里有感触,所以就报名加入了志愿者。我想社会上帮别人做事情的人多了,就能带动越来越多人,这个可能就叫‘流行’吧。”

——现场一位不愿留下姓名志愿者

21世纪的雷锋依然年轻。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永远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你心目中的雷锋精神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曾做过什么样的好事?你喜欢什么样的学雷锋活动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