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海中职教育加快更新节奏

上海中职教育加快更新节奏

2013-10-18 17:15:37

  经济在转型、产业在升级,职业教育必须积极适应紧紧跟上—— 上海中职教育加快更新节奏

  “如果不转型,不敢想象我们学校今天会是什么样子。”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感慨。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化学工业学校,在上海乃至全国化工行业都曾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但2000年这块闪亮了40多年的校牌被换下;与此同时,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全面转型。



  上海的中职教育曾有过一段好日子,那些年里很多学生拿着能进重点高中的分数往中专、技校挤;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加上“高中热”持续升温,中职学校逐步陷入困境,一些专业甚至招不到学生。

  近10年来,上海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在调整更新,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调整更新。

  行业升级 学校转型

  “我们学校传统的化学工艺、化工分析、化工机械和化工仪表四大专业全部服务化工行业。2000年前后,上海化工行业开始升级,对我们这样依托行业的学校,影响直接而巨大。”邬宪伟对化工行业的用人需求做过专项调研;他说,以前化工厂规模都很大,员工动辄四五千;但随着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生产岗位兼并加快,用工大为减少。上世纪90年代上海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有14万,现在只有3万。但企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对操作工的要求随之提高。

  学校如何应对?原先四大王牌专业中的化工机械和化工仪表,分别对应设备维修和仪表维修,后来改用现代化工装置,维修岗位不复存在。而信息化,是化工行业升级的最大特点。

  根据市场调研,他们把化工专业的比重由100%调整到25%,信息技术被确定为新的重点,相关专业比重接近三分之一,还新增了现代物流、宝玉石鉴定等对应市场新需求的专业。同时,对保留下来的化工专业,根据新的职业岗位需求作了信息化改造。如今,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覆盖现代资讯、现代维护、现代检测和现代化工四大领域的教学体系。

  转型的效果显著。多年来,这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成功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一些特色专业的学生被用人单位提前1年预订。

  邬宪伟现在定期阅读和分析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产业变化,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老牌专业全新内涵

  相较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全面转型,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调整更新似乎波澜不惊。最典型是模具专业,从学校创办之初到今天已办了近50年,但历经这十多年来的由盛到衰,再由冷转暖,内涵已然大变。

  “模具专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炙手可热,很多学生都是拿着能进重点高中的分数来读的。”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立刚说,可是好景到90年代中期戛然而止,生源开始萎缩,计划招3个班,能招满1个就不错了。原因嘛,一是家长不愿让孩子读中职;二是上海传统制造业大幅滑坡,用人需求大减。

  上海开设模具专业的学校曾有十多所,此时一家家关了,最后只剩3家。但企业出身的王立刚始终认为模具专业很重要。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产品质量好坏就看模具技术的高低。果然,2004年起上海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个专业逐渐恢复生气,报考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上升。

  但同是制造业,“传统”和“先进”大不一样。王立刚和老师们深入企业调研,调整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至少70%的教学内容变了。以前模具制造的很多步骤是手工操作,钳工的活儿重,所以安排十几周教学时间,现在不超过3周;新增的教学内容有仿真技术、模具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数控机床等。”

  教学模式也改了。2011年,学校与上海磊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签订了“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协议,学校的实训中心成为企业一个车间,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学习;教师则全程参与公司模具设计、工艺编制、制造加工等,在实打实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实践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进而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与市场一线的变化发展保持同步。

  “现在我们模具专业的学生又供不应求了,企业想要,也请提前1年预订。”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
主题管理
置顶
删除
加精华
修改
打气
屏蔽
转发
禁止回复
过户